人们都知道在清朝曾出现过“康干盛世",“盛世”的出现和当时的最高统治者———康熙皇帝有着极大的关系,那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?都做过哪些大事?
1661年,清世祖顺治帝病死,8岁的皇太子玄照即位,他就是康熙。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。从1662年起,他一共在位61年。
康熙帝执政前,满族贵族内部的奴隶主残余势力还很有力量。他们大量圈占土地,掳掠人口。在北京附近,他们圈占了146766顷沃土。被掠夺而来的“壮丁”因受不了他们的残酷压迫和待遇,纷纷逃亡,使生产力受到了极大的破坏。
在辅玫的大臣里,不少人都反对学习汉族的生活习惯和典章制度,反对朝廷任用汉臣,反对改革旧的制度。
1667年,13岁的康熙帝开始执政。执政后,为了发展生产,为了社会的休养生息,他顺应社会的需要,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。
一、奖励垦荒
康熙帝即位后,继续推行顺治年间曾推行的这一政策。要求地方官在五年之内垦完境内荒田,流民不论原籍和别籍,都给一定的土地,这样,一部分被招信的农民有了土地后,由佃户变成自耕农。在“开垦无主荒地”的名义下,一些农民将明代藩王的大量庄田和战争中死散地主的荒田占据星种。清朝对这种既成事实加以法律上的承认,并宣布将藩王庄田改为“更名田”,归垦种的人所有。这些农民只缴田赋,不缴地租。这些农民由过去的佃户变成了自耕农,提高了他们生产的热情。
二、轻徭薄赋
满族贵族入关后不久就宣布免除明末困扰用姓的徭役赋税。康熙执政期间,曾免天下钱粮三次,漕粮二次,遇有庆典、巡幸、用兵和水旱灾荒等情况,也都分别减免有关地方的钱粮。除有少置土地的农民可以减免赋税外,无地农民也可以豁免本身丁银。
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,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,增加社会财政。
三、惩治贪污
康熙认为,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做宫的人要清正,要实行惩贪奖廉的方针。在他执政期间,曾惩办山西等地一些罪恶昭着的大贪污犯,提拔和奖励了一些廉洁的清官。
此外,在兴修水利、节约开支等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。在社会发展方面,康熙帝先后削平了三藩,统一了台湾,击败了葛尔丹,平定了西藏,完成了全国规模的统一,使中国形成一个疆域辽阔、民族众多的牢固统一的国家。
康熙的这些积极的活动不仅使当时的清朝出现了盛世,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。
来源:路之意
注: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,侵权即删!
我要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