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司马懿,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诸葛亮,尤其是电视剧《三国演义》中两人阵前骂战的片段更是深入人心。两人既是对手,有时候又是心照不宣的知心人。因为在三国这个政治舞台上,论计谋和权术,两人都处于少有敌手的境界。在很多时候,只要有一方做出了行动,另一个人会立马想到这个举动有何深意。而在诸葛亮去世后,司马懿没有了敌手,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沉淀,为司马家夺取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籍籍无名之辈,却得"鬼谋"看重
司马懿曾辅佐过三个皇帝,当他还在曹操手下做事,没有声名大噪时,就已经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,即曹操帐下谋士郭嘉。郭嘉成名较早,因为用计高深莫测难以揣度,被许以"鬼谋"的雅号。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,郭嘉都是智慧的象征,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大谋士。有一句话能够看出人们对他的推崇,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,那就是"郭嘉不死,卧龙不出。"
郭嘉剧照
《中华古文明辞典》:郭嘉,东汉末颍川阳翟(今河南禹县)人,字奉孝。建安元年(196),投袁绍,以绍好谋无决,难成大事而离去。
在当时,品评人物也算是一件雅事,尤其是评价还未出名之辈,更能看出品评者的功力。能被人点评是不容易的,能得像郭嘉这样有身份、有实力的人评价是更不容易的,而像司马懿这样,得大谋士的好评,那是极其难得的。如果放到现在,那就像是有关部门昭告天下,说你是特别有潜力的一个人,那得是多大的殊荣啊!
当然,司马懿也没让他失望,跟随曹操的时候,主要是以文官的身份来积蓄力量。在这个时候,他其实只是显得比较聪明,很能站队,但还没开始带兵打仗。直到曹叡上位后,他才慢慢地展现自己的能力……
隐忍多年,一朝出手
这司马懿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,哪怕是跟随曹叡时立下了许多功劳,但也仅是在曹氏集团有些名气,可当时那种混乱的局面,这样一个刻意隐忍的人肯定很难出名。要说郭嘉眼光还真是毒辣,看出来这司马仲达非常人,结果还真是这样。经过许久的隐忍,慢慢地积攒名望与实力,终于有一天,他开始搞事情了。
公元249年,曹爽离开洛阳去高平陵,就是在这期间,司马懿瞅准了时机,干了一件大事。其实曹爽本身也是聪明人,时时刻刻提防着司马懿,因为那时候司马懿的权力已经非常大了,要是有什么非分之想,那曹氏家族不保。既然这样,那曹爽为何放心地出去,把司马懿留在家里呢?原来,为了麻痹曹爽,司马懿一直在装病,表现得也非常老实。就是因为这样,曹爽才勉强放下戒心,却没想到,这一下连后悔药都没得吃了。
曹芳剧照
军政大权在手,始露真面目
曹叡是魏国的第二任皇帝,他为了制衡各个势力,一边重用司马懿,一边又扶持宗亲曹爽,想着这样应该就可以安然无忧了。后来,曹叡去世,将年幼的曹芳托付给曹爽以及司马懿。曹芳更信任曹爽,给了他许多权力,又将司马懿调离实权部门,这让司马懿心生警惕。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,就因为曹爽的这次出门,司马懿直接召集人手,夺取了军权和政权。最后,曹爽曹芳没有抵抗,直接投降,而心狠手辣的司马懿直接诛曹爽三族,自此之后,朝堂上由司马懿一家独大,曹氏政权名存实亡。
总结
有实力的人都比较低调,这句话可能有点绝对,但其实也有一些道理。司马懿这个人,人们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,不管其它方面如何,善于隐忍的特性是他成功的必备特质。权谋之术让他得以积蓄力量,为后来的大业打好了基础。在这一点上,哪怕是诸葛孔明可能都稍有不如吧!
来源:永史大典
注: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,侵权即删!
我要评论